为什么要烧掉去世之人的衣物,有的还要留下一部分,有何用处?

恒达娱乐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恒达娱乐 > 关于恒达娱乐 > 为什么要烧掉去世之人的衣物,有的还要留下一部分,有何用处?
为什么要烧掉去世之人的衣物,有的还要留下一部分,有何用处?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6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36

过去的农村,为什么要烧掉去世之人的衣物?这个理由与烧纸钱是一样的。民俗信认为,只有烧毁的东西,去世之人才能带走或者得到,否则就带不走或得不到。

图片

那么是不是所有已逝人的衣物都要烧掉呢?时代不同,一些传统习俗会发生变化,比如,现在的农村与过去在做法上就存在一定差别。

现在的人,因对这些衣物比较忌讳,尤其是年轻人,不是烧掉就是扔掉,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,还有一些传统习俗观念,不会全部烧掉或扔掉,而是留下几件做纪念。

过去农村传统观念又是怎样的呢?在过去农村,把去世之人的衣物一件不留全烧掉,是不正常的,而留下一部分是很正常的,为什么这么说呢?

1、去世之人的衣物是三种不正常的情况

过去,正常情况下老去的人,其亲人多少要留下一些衣物,也算是一个念想,更多的是这些东西活着的时候还用得着,没有必要浪费。

虽然民间对已逝的人的遗物,多少有点忌讳,但是,亲人是不忌讳的。再说,民间有一些要留下的民俗说法,认为这些遗物对亲人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,就更没有理由忌讳了。然而,以下几种情况则是例外。

图片

一是未成年人亡故的衣物。过去,这类人被称为是父母的“收债人”。民间认为,这类人是因为父母前世欠他(她)的债,他(她)就投胎到这里来收债,等债收完了,他(她)该回去了。因此,他(她)生前用的东西也就不能留,要全部烧掉给他(她)。

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,不足为信。实际情况是,未成年人亡故,本来就是令父母非常伤心的事,不留下任何遗物,就是怕见了遗物后,让人伤心。这也叫眼不见肚不忧,心不烦,尽快从伤心环境走出来,开始新的生活。

二是横死之人的衣物。横死,也就是遭遇意外而死亡,也就是那些被判极刑之人。民间认为,这类人的死是很不甘心的。因此,这类人的衣物也不能留下,能处理的尽量处理掉。这实际上也是出于一种心理作用,认为这类人的死非常晦气,也让人非常忌讳。

三是没有后代之人的衣物。无后之人指无儿无女之人。旧时,我国家农村讲究延续香火,香火就是后代用来祭祀先人的标志。没有后叫断香火,也叫绝香火。也就是人死后,再也没有后人祭祀。按照民间迷信的说法,祭祀就是后人给先人送“钱物”。没有后人,死后当然也就没有人送“钱物”。因此,民间认为,这类可怜之人,他们生前的衣物能让他们“带走”的,要全烧给他们。

图片

2、正常情况下,去世老人衣物的处理

过去,农村去世老人在土葬的风俗下,衣服和被褥在处理时分成三块:

一是烧掉一部分

老人在落气时,要烧落气纸,同时要把老人生前的床铺草放在外面烧掉。烧饭的地方是有讲究的。通常来说,一些村庄家家户户的大门里,或大门前都土地祠,为私人的土地祠,村庄还有总土地祠。烧床铺草就在总土地祠旁边或附近烧掉,同时还要烧去世之人至少一整套衣服。包括鞋帽和衣服。

这是向土地爷报信,好让他去城隍爷那里,及时给去世老人“销户”。

去世老人出殡起身前往墓地时,又要烧掉一些衣服,同时还要烧掉老人的一些个人日常用具,比如,喝水的杯子、梳头的梳子、未用完的药等,其中最重要是药罐子,必须摔碎过火烧掉。还有就是办丧事期间,家里清扫出来的垃圾。

图片

二是带走一部分

老人去世后放入棺材,除了生前准备的寿衣寿服寿被(老人有几个女儿就有几件寿被,有的还包括老人的干女儿在内)以外,还要把老人生前穿的一些衣服放在棺材内。这种做法俗称为“扎板”,也就是用衣服将老人身体扎实扎紧,免得在出殡时,老人的身体移位。

同时,儿子儿媳、女儿女婿、孙子孙女、外孙外孙女,每人一件衣服放入棺材内,让老人带走。旧时代,因为农村物资匮乏,普通人家本来就缺衣少食,每人给老人棺材内放一件衣服,确实为难,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,只有富裕人家才做得到。于是,农村普遍做法是,每人剪下一块衣角放入棺材内。

三是留下一部分

过去农村,老人留下的衣服,有一部分给儿女穿。旧时农村,去世老人的衣服,经过上面两道程序后,所剩的衣服不多了。如果家里兄弟姐妹多,老人衣服的分发,不是每人都能得到,要论资排辈。

图片

如果去世的老人是男性,我国民间根据不同的风俗,有两种排序的方式:一种是先给长子,再给次子,再依次往下分。假设老人的衣服只有一两件,后面的兄弟就分不到了。另一种是先给长子,再给小儿子,然后才从老二开始,依次往下分。

如果去世老人是女性,也有两种排序方式,一是先给长儿媳,再给二儿媳女,再依次往下分。另一种是先给长女,再给次女,再依次往下分。

按照农村民俗说法,穿了老人的衣服,会得到老人的护佑,会带来好的福气。不过,不同的地方,因风俗不太一样,说法也有一定差异,但总的来说,人们认为,穿了去世老人的衣服,只会有好处,不会有坏处。

过去农村,老人盖的铺盖一般不烧,只能由儿女分掉。民间的说法是,老人盖过的被子是“子孙窝”,盖了老人盖过的被子,民俗方面主要有两种说法:一是身体没有病痛。二是子孙成群。

可是,老人所盖的被子并不多,如果老人儿女多的话,分不开。过去农村也有办法,老人办丧事习俗,亲戚上门吃丧酒,讲究一些的会送被面子,而这种被面子会盖在棺材上,送到墓地后,收回来,分给老人的子女。

图片

另一种就是送祭布,也称“祭帐布”,这种布就像现在送花圈一样,也是用棍子挂起,举起来,走在送葬队伍的前面。上面贴有纸条,纸条上书有送礼人的姓名。这种祭布同样要陪同棺材到墓地,然后收回,再分给子女。

3、留下老人衣物习俗,有何社会背景?

留下老人衣物给子女使用,这种民间风俗的形成,主要还是因为旧时农村物资匮乏,普通人家生活水平不高,多数人家还处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。

过去农村,人们的生活怎么样,主要看衣食住行,而“衣食”排在前两位,实际上,任何时候,穿衣吃饭都是人生存的头等大事。

过去,织布主要是靠手工,生产能力有限,很多农家都有纺纱机和织布机,耗时费力织出来的,也只是粗布,俗称“家织布”或“家机布”,又称土布。穿在身上像砂布一样划肉,浑身痒痛,非常难受。夏天穿在身上非常热,冬天穿在身上,布虽然很厚实,但不是很保暖。即便如此,这种布也很难得到,要花费家里女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
图片

过去农村,很多人到了热天,就光着上身,人们戏谑说,是为了“节省布料”,实际上是生活中的无奈,烈日炎炎似火烧,谁愿光着上身在烈日下劳作受罪呢?太阳一晒,身上的皮肤就被灼伤,会脱下一层一层的皮来,身上疼痛似刀割。

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织布实现机械化,但是,由于生产能力不足,布匹仍然是紧俏物资,不是有钱就能买到,要凭“购布证”购买,没有“购布证”有钱也买不到。年纪稍长的人,应该对此还有印象。旧时代,想买到布就更加困难。

这就是过去,老人去世后,为什么没有将其衣服全部烧掉,或者扔掉,而要留下一些好衣服,主要是为了给活人穿的。我国有一句成语:“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”,又有一句成语说“寒不择衣,饥不择食”。在当时贫困的农村,有现成的衣服,总比衣不蔽体的好。

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会问,穿逝去之人的衣服,难道就不怕卫生问题,比如传染病、细菌,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。这就大可不必担心。旧时,人们对这种衣服一般要高温消毒,也就是把衣服放在锅里用水长时间地煮开,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。那时的衣服都是麻布和棉布,开水烫和煮都不会变形。不像现在的一些材料做的衣服,经开水烫过后,全变形了,基本报废。

图片

现在有一些人说,留下一些去世老人的衣服,是为了“纪念”,或者说为了留下“念想”,过去这种说法比较少,只是现这种说法越来越多,是时代不同的缘故,其作用是有一定差异的。

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,过上了吃不愁,穿不愁的日子,自己的衣服一大堆,塞满衣柜,也就没有必要穿老人留下的衣服了,留下也仅仅是一种“念想”。

现在农村老人的衣物也有一大堆,而以化学原料做的衣物占了一定的比例。老人去世后,我们在尊重地方习俗的前提下,也应该要移风易俗,在处理已逝老人的衣物时,注意不要污染环境,争取更加环保的处理方式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恒达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